找到相关内容113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2)

    、《佛所行赞经》五卷、《譬喻》四卷、《百喻经》二卷、《》二卷、《迦丁比丘说当来变》。其他尚多,略举数种以概其余。阅《大智度论》云:“如是我闻,中外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说,二者弟子说,...头卢经、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同卷。坐禅三昧法门二卷。佛所行赞经五卷。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譬喻四卷。菩提行经二卷。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文殊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二...

    月溪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495988761.html
  •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十八)

    幻般的万法看不透,在强烈欲望的控制之下,尽管拥有富可敌国的钱财,却不一定拥有真实的快乐。 不管是什么样的众生,纵然是天人,福报用尽后也会堕入恶趣。《譬喻》有一则公案说:帝释天在临命终时,以...通达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明白三界中不管是哪一处,均无有真实的快乐,也不值得去羡慕。一切万如梦幻泡影,只有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也说:“万物如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

    索达吉堪布传讲

    |亲友书|天道|女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08351637713.html
  • 佛眼看人生:第四篇 好德

    了。’王先生听了以后,悔恨交加,不久就死了。由此可知,出钱财请高僧来一起诵经和拜忏,必定可以得到福报。(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二)贪小失大  《譬喻》上记载: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二)’四海之内皆兄弟’式的道德--这种人行善是出于一片同胞般的爱,比较没有自私心的心机和功利的色彩。他把所有的人都当兄弟一样,因此,行善较为自然,而且也出于真情。但是因为有我执在作崇,所以仍有人我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11939379.html
  •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2)

    之为真正的无量心解脱吧!  【参考书目】  (一) 原典:  1、《阿含》大正藏第一、二册  2、《》卷下及《譬喻》卷下,大正藏第四册  3、《大品般若经》卷18及《小品般若经》卷7,大...版本﹚。  4、 那烂陀长老著,释学愚译《佛陀与佛法》,高雄,光德寺印赠,民国86年。  5、 帕奥禅师著《智慧之光》,桃园,圆光,民国87年5月一版一刷。  6、 释了参著《南传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945704.html
  • 敦煌壁画艺术

    涅槃》、《大方便佛报恩》、《撰集百缘经》、《譬喻》、《经律异相》等。在敦煌壁画中常见的故事有:须摩提女请佛、弊狗因缘、沙弥守戒自杀、度化跋提长者及姊、度恶牛缘、五百强盗成佛、微妙比丘尼现身说法...佛教史迹画、变画、供养画、装饰图案画等。此外,还有不少世俗生活画,如山水、动物、出行图等。由于壁画延续千年,其艺术和内容为研究中国绘画史和古代社会史,尤其是西北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佛教画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1256978.html
  • 汉画像艺术中的佛教内容

    两城山画像石、山东邬城金斗山画像石、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江苏徐州洪楼村出土祠堂天井画像等出土的画像石上均有象或象奴的形象。用钩驯象见佛经《譬喻·象品底三十一》:“佛问居士调象之有几事乎。答...燕昭王浮屠 ⑹齐国时古阿育王寺 ⑺秦始皇与外国沙门⑻汉武帝时 ⑼汉成帝时刘向叙列仙⑽汉哀帝大月氏伊存口授浮屠 ⑾楚王英与黄老浮图 ⑿汉明帝永平求法 。以上十余种传入时间说大部分系佛教徒为抬高自身而纯属...

    刘振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0464789.html
  • 梵呗在佛教的现实价值

    的说唱方式,向四众呗唱佛法因缘、譬喻、故事等。在《百喻经》说:“此论我所造,和合喜笑语……戏笑如叶里,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在十二部中选取要义,另行呗唱的还有《》、《要颂经》、《譬喻》等,以韵文为主,专为呗唱佛法的要点。另外在结集律藏时,也提出了佛陀的遗训:“比丘赞大师德,诵三启经(一、诵经前赞三宝德,二、诵时述意,三、诵后回向发愿),须作声呗,用梵音歌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4665980.html
  • 佛教与民主

    前印度佛教徒的会议中见到, 真是令人惊奇的事。”所以说, 佛教的僧伽制度是近代民主制度的先驱。  佛教对于教内之事是民主的, 就是对于教外的时政也是民主的。《譬喻》说: 为王者当行五事: “一、...心中火, 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 忍辱护真心。”嗔是无明火, 嗔为毒之根, 杀嗔则安乐,杀嗔则无忧。如何杀呢?《中阿含》云: “若以诤止诤, 至竟不能正; 唯忍能止嗔, 是可尊贵。”忍辱就是容忍...

    周祝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5580816.html
  • 浅谈佛教教育的教学原理

    教导他入了四禅天。在《譬喻》中也有这样的故事:佛陀和弟子走在路上,看到一张旧纸。他问弟子那是一张什么纸?弟子捡起来看了看说:“那是檀香的包装纸,仍然有檀香味。”他们继续往前,看到一条绳子。他问弟子...,这样的教育基础稳固,也才有成效。在《涅槃》中,佛陀告诉我们:“戒是一切善法之梯磴,亦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也。”在《佛遗教》中佛告诉找们:“心有定故,能知万象生灭之。”...

    陈德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302695477.html
  • 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又何能执着呢?而“我”所有世间的丧失,直至生命的死亡又有什么好恐惧的呢?临终者若能在这样的佛教智慧的启迪下来对待自己世间的所失和生命的丧失,则必不会焦虑不安。   《譬喻》记载,释加牟尼佛...自信,那是谈不上有任何的尊严的。其次,尊严之死指的是这样一种死,人们能把所要交待的心事对有关的亲人和朋友倾述完,再安然瞑目,否则,带着悔恨、愧疚、满腹心事走向死亡,一定是很不安的。最后,尊严死还是一种...

    郑晓江

    |生死临终关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954425993.html